二十五年前他提出“绿色工程”,他说“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十年前他提出“生态工程”,他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天他提出“绿色发展”新理念,他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他就是我们的习大大。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是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当今时代发展特征相结合,又融汇了东方文明而形成的新的发展理念;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 一是绿色经济理念。是指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致力于提高人类福利和社会公平。“绿色经济发展”是“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经济要环保。任何经济行为都必须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为基本前提,它要求任何经济活动不仅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且要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健康。另一方面,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的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将维系生态健康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从绿掘金”。要求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发展绿色经济强调“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强调“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2015年8月21日,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直接奔着当下的问题去,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二是绿色环境发展理念。是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三是绿色政治生态理念。是指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优良。习近平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党内如果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态必然会受到污染。”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纪念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并在此后多个场合强调要净化政治生态。 四是绿色文化发展理念。绿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灵魂。要推动绿色文化繁荣发展,第一,要树立绿色的世界观、价值观文化。习近平指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第二,要树立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用之无节,取之无时”将后患无穷;第三,要树立绿色GDP文化,不能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 五是绿色社会发展理念。绿色是大自然的特征颜色,是生机活力和生命健康的体现,是稳定安宁和平的心理象征,是社会文明的现代标志。绿色蕴涵着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寄予着人类未来的美好愿景。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的城镇化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绿色社会成为一种极具时代特征的历史阶段,辐射渗入到经济社会的不同范畴和各个领域,引领着21世纪的时代潮流。 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中国走向永续发展、文明发展新道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的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足见其对绿色发展的重视。他担任十八报告起草组组长,在报告指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绿色发展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五中全会强调的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绿色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应当是经济社会整体上的全面发展,空间上的协调发展,时间上的持续发展。”习近平强调:“经济发展、GDP数字的加大,不是我们追求的全部,我们还要注重社会进步、文明兴盛的指标,特别是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我们不仅要为今天的发展努力,更要对明天的发展负责,为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 绿色发展是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强调:“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绿色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是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指出:“我们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在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而是为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不能光追求速度,而应该追求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不能盲目发展,污染环境,给后人留下沉重负担,而要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
Copyright © 2020 Powered by 重庆中标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 渝ICP备19015213号-1 )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华润大厦34层 在地图中查看 服务热线:023-68655099 13908389228